
正确做法:
• 把剥鸡蛋变成亲子游戏:”今天和妈妈比赛谁剥得快”
• 准备儿童安全刀,教孩子切软质水果
• 经常说:”妈妈相信你能做到”
正确做法:
• 给孩子”试课权”,先体验再决定
• 定期沟通:”你最近还喜欢这个兴趣班吗?”
• 尊重孩子的”放弃”,有时及时止损也是智慧

“别和陌生小朋友玩,万一被欺负呢?”
这些话是不是很耳熟?3岁的豆豆每次去游乐场,都被爷爷奶奶围得严严实实。结果上幼儿园后,豆豆总是孤零零站在角落,不敢参与集体游戏。 过度的保护就像给孩子裹上保鲜膜,安全是安全了,却也隔绝了所有成长的阳光雨露。
正确做法:
• 把”小心”换成”需要妈妈在下面保护你吗?”
• 在孩子视线范围内适当放手
• 经常鼓励:”你刚才自己爬上去了,真勇敢!”
正确做法:
• 发孩子照片前先询问:”这张发朋友圈可以吗?”
• 进孩子房间先敲门
• 把孩子的私人物品当作外交包裹一样尊重
黄导在书籍《告别吼叫,做一个懂孩子的家长》一书中讲到:当孩子的所有需求都能被父母看到并满足时,这就意味着,孩子在和父母相处的过程中,父母的陪伴,帮助孩子建立起了完善的人格和健康的心灵。
下次当你想帮孩子系鞋带时,请先问问自己:这是孩子真的需要帮助,还是我自己着急?
当你想替孩子做决定时,试着把”你必须”换成”你觉得呢?”
当你担心孩子受伤时,记住:适当的磕碰比过度的保护更有利于成长。
就像园丁不会替花朵开放,父母最该做的,是提供阳光雨露,然后耐心等待。那些我们以为的”爱”,有时恰恰是阻碍孩子成长的绊脚石。爱不是塑造一个完美的孩子,而是陪伴一个真实的生命茁壮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