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乖不懂事?揍一顿就老实了,一顿不行就两顿,反正胳膊拧不过大腿!
但心理学上呢还有个效应是胜利者效应。
胜利者效应是指胜利者更容易获得胜利的一种社会现象,也可以描述为“强者恒强”。
那么,好孩子究竟是被夸出来的,还是训出来的?
简而言之,孩子的大脑是可以被“语言”改变的。
千万不要小瞧语言的力量,日常生活中,父母对孩子说的每一句话,都会传递出积极或者消极的情绪,对孩子的行为因此会受到极大的影响。
父母的一句话,在孩子眼中都会放大很多倍,产生难以预估的变化。
女孩的妈妈则认为自己是一片苦心,觉得自己并没有做错,她对孩子讲,“当你很强的时候,我觉得我要拍你一下。当你很弱的时候,我觉得我要推你一把”。
女孩听完母亲的话很崩溃,黯然离场,在场的老师、同学、其他的家长都直呼心疼。
如果永远有一句否定在等着孩子,孩子难以有勇气去做更好的自己。
据一项研究显示表明:
一个经常处于负面评论的人,潜能仅能开发20%-30%;
如果能得到肯定,就能上升50%;
如果得到来自家庭的肯定,那么潜能则可以被开发70-80%。
父母是孩子在这个世上最先遇见的信赖与权威,父母的孤立与表扬,对孩子而言,影响是巨大的,并且很可能是不可逆的。
永远都不要低估你的话对孩子一生的影响力。
有一次,他妈妈在厨房洗碗,他在外面蹦蹦跳跳地玩耍。
母亲问他:“你在干嘛呢?”
阿姆斯特朗说:“我要到月球上去。”
他的妈妈听到后,没有向其他父母那样泼冷水,或者打击他,不认可他的这种行为,而是选择陪他表演,便说:“那好,记得回来呦。”
在这样环境下长大的阿姆斯特朗,最终登上了月球。
可见孩子对于父母的话深信不疑,父母的鼓励给了孩子极大的前进动力!
经常鼓励孩子,孩子会有巨大的满足感、自我认同感,这种满足感会变成前进的动力。
心理学家洛萨达曾提出一个命题,一个人积极向上的情绪是由积极情绪和消极情绪综合而成。
当积极情绪为17,消极情绪为6,两者的比例约为2.9:1的时候,人是最积极向上的。
所以,用“积极暗示”教育孩子,并不是意味着一味夸奖,不批评,而是要恩威并施。
当孩子出现原则性问题的时候,我们也是要出面制止的。
这个模型,可以用于夸奖,解决你更多夸孩子的问题。
千万不要小看“暗示”带给孩子的强大力量,“你真棒”和“你真笨”,虽然只有一字之差,却带领孩子去往不同的人生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