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等等,你这么做不行,得低一点,否则油会溅出来。”
当我回看这段录像,我才能从旁观者的角度去体会孩子的窒息感。大人,真的很爱指导,认为指导是一种规范,是一种基于人生三四十年的经验。
孩子要尝试新东西,父母的指导就接踵而至,且常常伴随着制止和指责。本质是在说:你是错的,我是对的,这事儿只有我知道怎么做,这事儿只能这么做。
其实,对错只是大人制定的标准,能让孩子试出来哪种方式更好才是最有意义的。到底大块好还是小块好,到底先炒鸡蛋还是先炒西红柿,到底怎么放食材油才不会溅得到处都是,哪有标准答案?放手让孩子去体验,让孩子去探索,让孩子去尝试就好了。
我们觉得自己一心一意为孩子好,其实这样养大的孩子,没有试错的机会,没有体验的机会,只有我不行,我只能做家长安排好的事情,我在自己的人生中找不到主动权,我只可以做百分之百有把握的事情,我的人生不能有失误,我要做一个完美的人等诸多限制性的信念。

可是我们中国的父母,从小逼孩子练琴,长大了你告诉他要去搞音乐,他会吓得半死;中国的父母让孩子从小学奥数,但如果你说将来要当数学家,他又会马上警告你搞数学可不好找工作。
在孩子这里,父母时常是矛盾的。一边想拓展孩子的眼界,激活他们的思考力,可另一边,当孩子真能独立思考并做决定时,又会百般阻止。
但说到底,孩子并不是我们的私有财产。就像诗人纪伯伦说的: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他们只是借你而来,你可以给予他们爱,但绝不是你的想法,因为他们有自己的思想。若想让孩子成长为有血有肉的人,就不要把他们培养成你们的提线木偶。

而今的现实,却是背道而驰的。常常是事态发展到孩子心理出现问题了,焦虑、失眠、暴躁、暴食、抑郁…… 我们才能开始学着爱自己、爱孩子,才开始学习家庭教育。
何以至此呢?源于我们的家长也是每天忙叨叨的,根本没有自己的时间。真正的自己的时间是什么?就是可以自主安排的、有机会能与自己对话、发现自己内心需要的时间。所以,我们说家庭教育根本就不是孩子的教育,是父母的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