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音里满是焦虑和愤怒——
“姐,我儿子废了!”
事情的起因很简单。
表妹在厨房准备做晚饭时,小儿子在客厅玩耍。等她做好饭菜之后,端着饭菜出来一看,客厅地板上到处是水,还是混合着洗衣液的泡沫水!
扭头一看旁边的儿子,小家伙从头到脚湿漉漉的,双手还沾着洗衣液,黏糊糊的。
“瞧这一地儿的水,是不是你搞的?”表妹质问道。
孩子眨着眼睛,摇了摇头说,”是爸爸弄的!”
表妹刚在厨房忙活完,出了一身汗,还得收拾这客厅,又听到儿子说这话,顿时火气直冒。
“你身上、手上,全是洗衣液,不是你干的还能是谁?睁着眼睛说瞎话,小小年纪就撒谎!”
表妹越说越气,忍不住严厉地教育了一下孩子。
晚上表妹就忧心忡忡地对我说:“他现在才4岁,就学会了撒谎,这以后该怎么办啊!”
小小年纪就学会撒谎,长大肯定就废了啊!这是大人们发现孩子撒谎后的第一反应。
在很多家长眼中,孩子说谎就像打开了潘多拉魔盒——”这么小就会骗人,长大还得了?”
我们总是将诚实奉为美德,而把说谎看作不可饶恕的道德污点。一旦发现孩子撒谎,父母们往往如临大敌,仿佛孩子的人生就此蒙上阴影。
据统计,在2岁的时候,大概25%被观察的儿童会进行至少一次撒谎 。
随着年龄的增加,说谎的频率会越来越高。到了四岁,大概94%被观察的孩子会至少一次说谎。
面对孩子撒谎,父母究竟该怎么办呢?

说完就假装去阳台收衣服,偷偷观察女儿的反应。
甜甜这个小馋猫哪经得住薯片的诱惑啊!
刚开始还能乖乖坐着,小眼睛却一直盯着薯片包装袋。
没过多久,就看见她蹑手蹑脚地靠近茶几,小心翼翼地撕开包装袋…
妈妈回来后,发现薯片被吃了,看着女儿嘴角还带着薯片碎屑便问:“薯片怎么不见了?”
甜甜回答道:“它飞走啦!”
其实啊,小朋友说这些”可爱的谎言”再正常不过了:
“我昨天和佩奇一起玩滑梯啦!”
“奶奶家养了一只会说话的小猫咪~”
“我爸爸能变身迪迦奥特曼!”
2~3岁的孩子,还无法区分什么是真实发生的,什么是自己想象的,你可能会经常发现孩子满嘴“跑火车”的情况发生。
3~4岁的孩子,已经意识到别人的想法可能和自己的不同,但他们的认知发展还是有局限,尤其情绪早于逻辑思维的发展,他们有时候会在情绪的驱使下做出反应。
所以,这些低龄儿童说谎与道德无关,这个时期的孩子,撒谎是一种本能的、自发的行为。
3岁以后的孩子,说谎行为会激增,但这也不是一种坏事,反而是儿童心智发展中一项重要的能力。
一个孩子要想撒谎,大脑必须快速地思考如何给出错误的信息,这对孩子而言,是一个“深思熟虑”的过程。
心理学家伊恩·莱斯利在《说谎心理学》中提到,“说谎并不是一件易事。”
可以说出一个称得上好的谎言的孩子,必须能够认识到真相,构思另一个虚假且连贯的故事。
加拿大多伦多儿童心理发展研究中心的李康教授,经过多年研究发现:说谎越早、越会说谎的孩子,情商越高、自我控制能力也越强。
所以,孩子撒谎,并不一定是一件坏事。
但是,家长要根据孩子的撒谎行为,找出背后的原因,才能对症下药,给予孩子正确的引导。

每次考试的时候,家豪都会很紧张,有时候紧张到肚子疼。
只要跌落到班级前五,就免不了要挨骂。
直到有一天,家豪找到了一劳永逸的做法。
他开始打小抄作弊,用各种手段瞒过老师,把自己的成绩稳定在班级前三。
父母很高兴,他也不用再挨骂。
后来,东窗事发,考试时作弊被老师抓到,但他就是不承认自己考试作弊,即使证据确凿,即使父母再三逼问,他还是咬死没有作弊。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吉诺特在分析儿童说谎时说:“说谎是儿童害怕说实话而寻求的避难所。”
出于自我保护的本能,为了逃避来自大人的责罚,他会想出各种各样的理由来掩盖自己的错误或者推卸自己的责任,因此而撒谎。
很多时候,孩子撒的不是谎,而是自己的恐惧和不安,是自己的愿望和诉求。
只是由于年龄的缘故,他们还没有足够的判断力和辨别能力去评判一件事情的好坏,更不知道自己撒谎会带来什么后果。
身为父母,不应只看见孩子说谎的事实,更应该听到孩子谎言背后想要表达的声音。
对于年幼的孩子来说,撒谎是一个到了年纪就会出现的问题,是随着大脑逐渐发育、认知能力逐渐完善,必然会产生的现象。
家长需要做的,是透过孩子撒谎的行为去看动机,鼓励让孩子说真话。
比如,孩子由于不想吃饭便谎称肚子疼,家长可以这样引导:宝宝是不是不想吃饭呀?但是又怕爸爸非要让你吃饭呢?你下次不想吃可以不用骗爸爸,可以直接告诉爸爸,这样爸爸会难过的。
2)奖励诚实比惩罚撒谎更有效
灵活利用奖励和惩罚,利用心理机制,弱化撒谎行为,强化说真话的行为。
家长可以给孩子说真话的行为提供一些好处,孩子慢慢就会发现,坦白从宽,不撒谎反而比撒谎更能解决问题,自然更愿意说真话。
比如孩子因为贪玩不小心把碗给打碎了,但是他又没有承认碗是他打碎的,这个时候耐心鼓励他说真话,如果孩子承认了,我们要去表扬孩子,或者奖励给孩子一些零食。

比起批评,我们首先要关注的是孩子撒谎背后的原因。
有的时候孩子撒谎是为了不让父母失望,而有时候孩子撒谎是怕父母惩罚,有时是渴望被父母关注,或者有时是为了守护住某些秘密。
剥开孩子撒谎的表象,会发现隐藏在背后的心理原因。
之前听说过这样一个故事,小英回家和妈妈说班级要交10块钱的班费,随后妈妈便给了小英交班费的钱。后来小英的妈妈和同班小美的妈妈聊起此事,小美的妈妈表示自己压根没有听说要交班费的事情。
小英撒谎,真相是和小英特别好的朋友过生日,小英没有钱去买礼物,所以撒谎说要以交班费的的缘由向妈妈骗钱。
作为小英的父母,我们要反思:
仅仅10块钱,为什么孩子不敢和家长要呢?
在家里孩子有没有正常接触到钱的途径,可以自由的去支配呢?
我们有没有给孩子机会去表达自己的需求呢?
只有带着这种反省,找到撒谎的根本原因,我们才能真正帮助到孩子。
孩子撒谎之后,并没有我们想象中那么淡定从容,他们也会变得内疚、后悔。
父母不要立马去拆穿孩子的谎言,要让孩子去体验内疚的感觉,主动去承认自己的错误。
温柔的提醒容易被孩子接受,孩子还会心存感激,因为父母维护了自己的自尊,这会让孩子后悔说谎,只要稍加思考,他们就会知道如何处理这件事情。
说谎的孩子,需要一个主动坦白的机会,给他一个台阶,让孩子感受到理解和包容,久而久之,谎言便会消失。
5)以身作则,为孩子树立不撒谎的榜样
英国著名教育学家洛克曾说:“说谎在形形色色的人群中很盛行,要使儿童看不到、不听到别人说谎非常困难,孩子经常看到、听到别人说谎,又怎么会不学?”
孩子是天生的模仿高手,大人间不经意间的言行都会成为他们模仿对象,且不分好坏。
所以,父母一定要以身作则,要时时刻刻注意自己的言行。而且父母一定要遵守对孩子的承诺,不要轻易答应孩子的请求,一旦许下承诺后,就要尽力做到。
说谎并不可怕,可怕的是父母用错误的处理方式,影响了孩子。
因为被爱,孩子不需要谎言来吸引关注、逃避惩罚。
因为被看见,孩子不需要用谎言来伪装自己,隐瞒责任。
愿每一个孩子,都可以自由自在、随心随性地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