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到中年,这4样东西越炫耀,孩子未来越吃亏!

大伙儿想起这件事,还是很唏嘘。同事李姐的女儿去年中考失利,结果整个人从此一蹶不振,得了中度焦虑症,时不时会出现胸闷气短心慌的症状,甚至有了轻生的念头。

所有人都很震惊——

李姐的女儿,从小就是“别人家的孩子”,成绩优异,性格乖巧,这么优秀的孩子怎么会变成这样?

后来才知道,问题出在李姐身上。

—01—
炫耀成绩让孩子失去“输”的勇气

李姐她太爱炫耀女儿了。提起孩子,李姐那是回回都把自己女儿好一顿夸,说她女儿从小成绩优异,每次考试都是年级前三。

朋友圈里,隔三差五就是女儿的满分试卷、奥数奖杯;亲戚聚会,她总要让孩子“展示”英语口语;就连买菜碰到熟人,她都要提一句“我女儿从不用我操心”。

图片
久而久之,她女儿活成了一个“完美人设”——不能失败,不能犯错,不能退步,甚至不能有负面情绪。因为一旦表现不好,妈妈会失望,别人会嘲笑。

父母炫耀成绩,本质上是给孩子套上枷锁——

“你必须一直优秀,否则就是辜负了我的期待。”

可人生哪能永远一帆风顺?

父母夸孩子本是常事,但过度炫耀,无异于“捧杀”。

孩子被架在高处,下不来,也输不起。

失败不可怕,可怕的是失去面对失败的勇气。

—02—
炫耀”聪明”毁掉孩子的抗挫力

心理学家德韦克做过一个著名实验:将孩子分为两组,一组常被夸”聪明”,另一组被鼓励”努力”。

当面对更难的任务时:

“聪明组”的孩子更容易放弃,他们认为失败证明自己”不够聪明”;

“努力组”的孩子更愿意尝试,他们把困难视为进步的机会。

这个实验揭示了一个残酷的真相:被夸”聪明”的孩子,往往更害怕挑战。

生活中,很多父母喜欢说:”我家孩子特别聪明,从来不补课也能考好”;

“他记忆力特别好,课文看一遍就会背”;

这些看似夸奖的话,实际上给孩子设下了心理陷阱——

让他们误以为成功靠天赋而非努力,害怕尝试新事物,以免暴露”不聪明”,遇到困难时更容易自我否定。

正确的鼓励方式应该是——

“我看到你这段时间很努力”;

“你解决问题的方法很有创意”;

“这次没做好没关系,我们看看哪里可以改进”。

图片
—03—
炫耀才艺当爱好不再纯粹,快乐就消失了

有次聚餐时,朋友琳琳说起她的“古筝噩梦”。从小学二年级开始,她就被妈妈逼着学古筝。

其实一开始,是琳琳主动提出想学古筝的,因为她确实对古筝很感兴趣。

指尖轻捻慢挑,琴弦拨动,十指交错变换,一曲即成。

但妈妈支持她学古筝,却是因为”别人家的女儿都在学”。

慢慢地,学琴的过程越来越让琳琳感到痛苦。

每年春节,她都要在亲戚面前表演《春节序曲》和《高山流水》

妈妈的朋友圈里,全是她练琴的视频,配文永远是”看看我家闺女多才多艺”。

图片
最让她难受的是,有次妈妈把家里琳琳最喜欢的那把古筝大老远寄过来,非让琳琳带着古筝去公司年会,上台给领导们表演。尽管琳琳早就在电话里拒绝了多次,说自己性格比较内向,只想在台下安静坐着吃吃零食。

但是妈妈一个劲儿地说,学琴就是为了露一手。

结果快递一拆,古筝有一处被磕着了,琳琳内心压抑的情绪顿时爆发,她觉得自己已经忍得够久了,忍了太多年了,于是和妈妈大吵一架,到现在母女俩关系还挺僵。

“我现在特别讨厌弹古筝。”琳琳苦笑着说,”听到古筝声还会条件反射地紧张,家里所有琴谱我全扔了,这辈子都不愿意碰古筝了”。

教育家蒙台梭利说过:”艺术教育的本质是唤醒孩子对美的感知,而不是培养表演者。”

当才艺变成炫耀的工具,就失去了培养的初心。

—04—
炫耀”懂事”乖孩子的崩溃悄无声息

知乎上有个提问:最反感父母什么行为?网友@叶子 的回答获得了大量点赞:

最受不了父母对人说我懂事。好像“懂事”是什么天大的美德,搞得我不敢发表意见,不敢得罪人,不敢发脾气。

她的妈妈是个单亲妈妈,经常对她说:”你是妈妈唯一的依靠,一定要懂事。”

于是,叶子从小就学会了:

想要玩具但价格不低时,说”我不喜欢,不用买”;

被同学欺负时,说”没关系,不疼”;

奖状被弟弟撕烂时,说“一张纸而已,我收拾吧”;

生病发烧时,说”我能坚持,功课不能落下”;

鞋底磨烂出一个小口时,说“旧鞋舒服,还能穿”。

亲戚们都夸:”叶子真懂事,从来不让妈妈操心。”

可没人知道,这个”懂事”的女孩在日记里写满了”我好累”。

图片
“懂事”这个词,正在毁掉很多孩子的心理健康。长期被要求”懂事”的孩子,容易形成讨好型人格(过度在意他人评价),自我价值感低下(认为自己的需求不重要),严重的甚至有情感表达障碍(无法识别和表达自己的情绪)。

懂事,潜台词就是:“要听话,要服从、忍耐和牺牲。”

孩子乖久了,会在长期的身心不统合状态下,产生巨大内耗,在心里积攒久了,将会以一种毁灭性的方式爆发。

真正的教育不是培养”乖孩子”,而是养育”真孩子”。

—05—
结语
孩子不是父母的“成绩单”,也不是社交的“谈资”。放下炫耀的冲动,用平常心陪伴孩子成长。

因为教育的终极目标,不是培养”别人家的孩子”,而是帮助每个孩子成为最好的自己。

父母修好自己的心,孩子才能走得更远。

如果您在家庭教育上需要专业帮助,请私信“学习”或评论区留言~人到中年,这4样东西越炫耀,孩子未来越吃亏!

家庭教育辅导老师
家庭教育辅导老师
我们将24小时内回复。
取消
滚动至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