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现在的小学教育需要家长参与?

 

图片

 

 

先说明一下,我是老师,也是家长,写这篇文字,想从中立的角度谈谈,因为至少对这个话题有点不一样的了解。

我们小时候,上学就是“交给老师”了。家长顶多问一句:“今天作业写完没?”

可现在呢?家长群要盯,作业要签字,活动要配合,甚至老师家访前还得“排练”一番。

有人抱怨:“怎么现在教育孩子,反倒成了家长的KPI?我们小时候哪儿是这样的?”

但你有没有想过——不是学校在“甩锅”,而是时代变了,教育的生态也变了。

我们那时候,一天只上4节课,没有补课,没有培训班,周末不用参加学习,中考高考几乎是自然生长。现在呢?

所以,截然不同了!

 

 

品行教育,家庭才是第一课堂。

古人说:“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

可现在,老师敢严格管教吗?一个孩子犯错,批评重了,家长可能直接投诉。

据说,**超过60%的教师表示“不敢管、怕担责”,还是“佛系”一点好**。

不是老师不想负责,是现实太复杂,批评惩戒不明朗,动辄“触电”,甚至丢饭碗。

而家庭不同,孩子撒谎、偷懒、顶嘴,父母该批评就批评,该立规矩就立规矩。

俗话说,三岁看大,七岁看老。教养、习惯,还是家庭先成型了,再交给学校、社会历练。

不要有“以后自有学校教”的想法,对孩子听之任之。等一年级入了学,感觉孩子有点“嫩”,纵然学校有心教好,那已经有些迟了。

 

 

个性化学习,光靠老师真做不到。

一个班45个孩子,老师再优秀,也只能按“平均水平”讲课。

可每个孩子都不同:

有的数学好但语文弱,有的反应快但粗心;有的知识“吃不饱”,要超前学,有的学习“吃不了”,要找人补课。

这时候,谁最了解孩子?是家长。

现在家长普遍学历高了,80后、90后父母,很多是大学生、研究生。

你辅导不了奥数没关系,但你能发现:

“我家孩子读课文总是跳字,是不是阅读障碍?”

“他写作业总坐不住,是不是需要分段学习?”

这种“一对一”的观察,是学校给不了的。

有人说:“教育的未来,是‘精准滴灌’,不是‘大水漫灌’。”

而家长,就是那个拿着“滴灌管”的人。

还有人说:“每一个优秀学生的背后,都有一对优秀的家长。”此言非虚。

 

 

环境太“卷”,不参与就可能掉队。

众所周知,有一个词叫“剧场效应”。

剧院里,前面的人已经站起来看戏了,后面的人如果还坐着,能看得到吗?于是,所有的人都站起来看戏,以至有的人还站到凳子上。

这不是制造焦虑,是现实。

你去看看重点小学的课后延时班,多少孩子在学编程、机器人、英语原版阅读?还有多少孩子小学五六年级跑去学初中的内容?

老师当然不会强迫,但资源就摆在那儿。

如果你不主动了解、不给孩子匹配资源,几年下来,差距就拉开了。

不是老师偏心,是教育早已从“学校单打”变成“家校合体”

就像打游戏,队友再强,你挂机,也赢不了。

当然,这里面,我们千万不要盲目跟随,而是善于给自己的孩子定位,根据孩子的学习实际,锚定孩子的节奏和兴趣,选择适合的进行扬长避短。

 

 

现在的学校已不是以前的“学堂”。

学校不只是教书,还要育人、办活动、搞安全。

现在的学校,要防霸凌、做心理筛查、组织研学、应对检查、接待来访、开展研讨、组织赛课、工作留痕、宣传报道……

老师早不是单纯的“教书匠”,而是“全能管理员”。

所以,学校无奈,只好请家长帮忙布置教室、组织春游、活动带队、摄影摄像、做志愿者,不是“多此一举”,是在帮孩子营造更好的教育环境

你配合一分,孩子就多一分资源。

我也曾经硬着头皮说,之前我当班主任,家委买了一点零食放在传达室,其他事情全部我和学生搞定:

布置大本营、手工制作宣传标语、梳理比赛同学时间表、组织啦啦队、分发点心、确定小记者、小提醒员、安排教室节目、画黑板报等。

但同事不置可否地淡然一笑,我才领悟,今非昔比。

 

 

有人说:“我赚钱养家,已经很累了,凭什么还要管这么多?”

我理解。但也请你想想:

你今天省下的力,将来可能要用十倍的代价去补。

孩子叛逆、厌学、社交困难……这些问题,不会因为“我没参与”就自动消失。

教育,从来不是“学校的事”或“家长的事”,而是“我们的事”。

就像有人说的:“没有家庭教育的学校,和没有学校教育的家庭,都不可能完成培养人这一细致而复杂的任务。”

所以,家长不是学校的“对立面”,更不该是“拆台者”。

你是合伙人,是同盟军。

你配合学校,不是低头,是抬头——为了孩子看得更远。

 

 

最后说句实在话:

我也是家长,我们这代家长确实累。

但这份累,不是负担,而是一种“投资”。

这份累,随着孩子的“渐行渐远”,会慢慢地卸下。

你今天的参与,是在为孩子未来的人生悄悄铺路。

别等孩子出了问题才后悔:

“当初我要是多管一点……”

写到这里,我想起了蔡笑晚先生的一本书名:我的事业是父亲。

END

 

本文转自 https://mp.weixin.qq.com/s/bBBVExSMtS9dv_RSfglrBg,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家庭教育辅导老师
家庭教育辅导老师
我们将24小时内回复。
取消
滚动至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