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们,你们有没有发现,自家孩子上学后,学习这件事好像变得越来越“难搞”了?
学前时期:他们的主要任务就是认识世界,探索世界,孩子学东西那叫一个开心。
小学时期:学习好像慢慢地就变成了一件“苦差事”,提到学习,孩子开始有抵抗情绪。
中学时期:提起玩,兴致勃勃,提起学习,愁眉苦脸!
这到底是咋回事呢?今天咱们就来唠唠,为啥孩子会觉得学习这么痛苦,家长们又能做点啥。

01
小孩为啥觉得【学习难】
(一)孩子能力跟不上学习任务
孩子上学后,学习任务一下子多了起来,而且难度也越来越大。
可每个孩子的能力不一样,有的孩子学得快,有的孩子学得慢。
要是学习任务太难,孩子怎么努力都跟不上,那肯定就着急上火了。
就好比让一个刚学走路的小孩去跑马拉松,他肯定跑不动,还会觉得特别委屈。
这时候别着急,要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帮他们定个小目标。
就像爬楼梯,一步一个台阶,让孩子跳一跳就能够着。
孩子每完成一个小目标,就夸夸他,给他鼓鼓劲儿。
慢慢地,孩子就会觉得学习没那么难了,自信心也能一点点建立起来。

(二)孩子管不住那么多学习任务
学习任务一多,孩子就容易手忙脚乱。
比如,作业一大堆,孩子不知道该先做哪样,一会儿写语文,一会儿写数学,结果啥都没做好,心里还特别烦躁。
这时候,家长可以教孩子学会规划时间。
比如,让孩子把作业写在小黑板上,或者用便利贴贴在桌上,先做哪样,后做哪样,心里有数了,孩子做起事来就踏实多了。
家长也可以陪孩子一起做计划,比如每天放学后先休息一会儿,然后开始写作业,写完作业再玩。
这样孩子就不会觉得学习任务像一座大山,压得喘不过气了。
02
家长的反馈方式不对
(一)家长老是给孩子“差评”
有些家长辅导孩子作业时,孩子写得慢就催,写错了就批评。
孩子心里肯定不乐意,学习的时候就会特别紧张,生怕又挨骂。
时间长了,孩子一看到作业本就头疼。
其实,辅导孩子的时候,别光盯着孩子的错误,多夸夸孩子做得好的地方。
比如,孩子写得慢,但字写得很工整,就可以夸夸他:“字写得真漂亮,只要再快一点就更好了!”
这样孩子心里会舒服很多,也会更愿意学习。

(二)家长无意中给学习贴上“不快乐”的标签
有些家长总爱说:“别老想着玩,多学习学习”!
这话听起来没啥问题,可孩子一听,就觉得学习是件特别枯燥的事,只有玩才是快乐的。
其实,学习也可以很有趣。家长可以陪孩子一起读书,或者一起做手工,让孩子在玩的过程中也能学到东西。
这样,学习和玩就不容易让孩子觉得是绝对对立的,反而会觉得学习也挺有意思的。
03
写在最后
孩子要是觉得学习痛苦,他们也会用自己的方式表达。
-
作业总是拖到最后才做
-
一学习就喊累、喊困
-
遇到难题就直接放弃
这些都是孩子在说:“我受不了了,我想逃避。”
这时候,家长可别急着骂孩子,要先和孩子聊聊,看看孩子到底为啥这么痛苦。
要是孩子觉得学习任务太难,家长可以和老师沟通,看看能不能调整一下。
要是孩子觉得学习太枯燥,家长可以想办法让学习变得有趣一点。
比如,把学习内容编成故事,或者用游戏的方式学习。
总之,要让孩子知道,学习不是一件让人痛苦的事,而是可以慢慢克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