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婴儿借助妈妈的身体来到世界,起初需要“母乳”来辅助成长;胃口尚小,所以需要频繁进食、排泄,妈妈也不得不在夜晚一次次醒来;这时候,妈妈和孩子是分不开的,也可以说是互相侵入的,根本无法各自独立,各自保持。
只是随着时光的流逝,我们忘记了,母爱是一场渐行渐远的分离。
断奶,孩子独立进食;
学走路,孩子独立行走;
进幼儿园,孩子独立进入集体生活。
不过是你认为的关心,可是孩子失去了自我判断、自我试错、自我体验的自由与自主性。久而久之,他就会缩回脚,反正你都说了这个不好,那就不做了;反正你都不同意,那就算了;反正你认为的葫芦是这样,那我就依样画葫芦好了。

比如,孩子该好好吃饭的时候不吃,那就让他体验一下饿一顿肚子的后果,以后他到了饭点上就知道乖乖吃饭了;晚上写作业磨磨蹭蹭、拖延到半夜,让他体会一次强忍睡意熬夜赶作业的感觉,或者作业完成不了被批评的感受,他就会懂得抓紧时间,养成好习惯。
养育孩子就是一个斗智斗勇的过程,不是跟孩子斗,而是勇敢无畏地去跟所有的未知作斗争。我们都在恐惧孩子万一没有走上一般人所走的路就完蛋了,但实际上,即使他跟所有人一样走了同样的路,又能怎样呢?如果孩子失去了生命的自主性,不懂得为自己的生命负责,走任何一条路也照样泯然众人。
黄导在书籍《告别吼叫,让孩子自动自发成长》中特别提到这一点,让孩子早早的就有选择权,只有小时候做小主,长大后才能做大主。我真的希望这句话,能够让每一个做父母的人知道。
当孩子尝试着自己独立去完成一件事情的时候,家长只要在旁边陪伴着,守护着他,然后看着他独立完成这件事情就足够了。家长要做的就是在他探索的过程中,帮他排除那些可能会遇到的危险,当他在遇到挫折求助的时候,给予他必要的帮助和情感的支持。这样的家长,才是真正懂孩子、爱孩子的家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