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位妈妈说,她和孩子就像仇人,平时不说话,一开口就吵不停。你想让他听话,他却事事和你作对;你希望他努力学习,他却摆烂颓废;你越是耐心地与他沟通,他脾气越大……她的吐槽引来了很多父母对孩子的“控诉”:做事拖拉、磨蹭、沉迷于电子产品、脾气大、喜欢回怼家长、自以为是……为什么我们拼尽全力,却依然养不好孩子?
因为,很多父母都在用“蛮力”去养孩子。我们身边有太多父母以爱的名义,严丝合缝地要求着孩子、控制着孩子,不留余地地突破孩子的人生边界,结果让孩子承受着难以想象的压力。父母丧失了边界感,对孩子而言,就是一场灾难。
我曾经就是一个喜欢讲道理的妈妈。孩子写作业拖拉磨蹭,我苦口婆心跟他讲“自律与不自律的孩子,过的是截然不同的人生”。孩子总是想着玩手机,我就在边上喋喋不休地告诉他“你要做手机的主人,而不是手机的奴隶”。
就连孩子晚睡一点,我都忍不住各种念叨:睡太晚长不高,还影响学习……那时我并没有意识到,讲道理,也是一种语言暴力。

在自动自发,我们倡导的第一个核心是把行为交还给孩子。他怎么做是他的事情,他要有对自己行为进行选择的权利。
其实,每个孩子都在不停地建设自己的“边界”,不停的体验这个世界。他们在很小的时候就会说“不不不”。其实是告诉身边的人,“我的世界”我说了算。
可是我们很多的家长却试图用更多的道理,侵入到孩子的思想和行为,去替代孩子的思考,这只会让孩子觉得很烦。
当然,我们说的并不是一味地纵容孩子的行为。那这个孩子,就会陷入“混乱”之中。他会觉得自己可以随心所欲,没有敬畏之心,没有需要遵守的界限。
而是,看到孩子的很多行为都是在探索“边界”,也会探索可以随心所欲地做哪些事?而哪些事却是不能去触碰的?哪些事是自己可以接受的?哪些事是不能接受的?还有会考虑有没有触碰到别人的边界,这件事能不能对别人做?让孩子先体验,然后父母再在生活中去引导孩子,而非控制孩子。这是自动自发的第二个核心。
欢迎你了解自动自发思想,持续学习,孩子就能自动自发,你就能轻松教育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