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我那孩子左耳进右耳出,大人真拿他没办法!”
“真是皇帝不急太监急,大人都要急坏了,孩子依然慢吞吞,慢吞吞的,太无语了!”
“我说了多少遍,字要写端正,但孩子就是不改好,这次书写5分被扣了3分。”
“我家孩子,跟他沟通不起来的,他自己有自己的想法的。算了,太吃力了,不管了。他想怎样就怎样吧。”
……
类似的话语可能还有很多。宝妈在一起的时候,往往情不自禁吐槽,纷纷感慨现在教孩子真是辛苦。
二
大家有没有发现,教育是发生在大人和孩子双方之间的。如果只是一厢情愿,父母就是累趴下,又有什么用呢?
教育的时候,大人和孩子之间必定要有个“连接”,情感连接、关系连接、认知连接、心灵连接……
就像一根电线,两头不通电,再好的电器也用不了。
你说爱孩子,孩子得接收到呀。你说让孩子字写端正,孩子得行动呀。如果父母和孩子之间没有连接,教育就无从发生。
三
连接,是教育的前提
很多父母在教育孩子时常常感到委屈:
“我们这样辛辛苦苦的,都是为你好,你怎么就不懂?”
其实,不是孩子不懂,而是你们之间没有建立真正的连接。孩子没有体会到大人的辛苦,也没有体验到大人对他的好。
据说一项调查,90%以上的父母说自己非常爱自己的孩子,但只有30%左右的孩子感受到父母对他的爱。
教育不是单向输出,而是双向交流。
没有连接,父母的“好”就变成了“压力”,孩子的“不懂”就变成了“叛逆”。
四
连接,从关系开始
著名教育专家李希贵先生有一个观点:教育学,本质上就是关系学。
孩子愿意听谁的话?一定是那个他信任、亲近、尊重的人。
所以,父母要做的第一件事,是先和孩子建立良好的关系。
这种关系,不是靠威严压迫出来的,而是靠理解、陪伴和信任慢慢建立的。
父母要放下“我是大人”的架子,蹲下来,站在孩子的角度去看问题,去感受他的情绪。
当教育和关系冲突的时候,建议先维持关系,不要闹僵,有些事下次再说。
五
连接,需要沟通的艺术
大人和孩子之间,更重要的是沟通。沟通也是产生连接的重要方式。
沟通不难,是用孩子愿意听的方式表达你想说的话。
人的本性就是喜欢听好话,小孩更不例外。
别以为直接指出是耿直,其实恰恰是关系闹僵的开始。
比如,孩子考砸了,很多父母第一反应是责备:“怎么又考成这样?”
但更好的方式是先安慰:“这次考得不理想,你是不是也挺难过的?”
然后再说:“我们一起看看哪里出了问题,下次争取进步一点。”
沟通中,要多用赏识、期望和引导。
少一点批评,多一点鼓励;少一点否定,多一点信任。
孩子不是听不懂道理,而是需要被尊重、被理解、被接纳。
六
连接,建立在平等与信任之上
很多亲子关系紧张,是因为父母总想控制孩子,事无巨细皆管着,而孩子却想争取自由。
其实,教育不是控制,而是合作。
父母要学会放手,给孩子选择的空间,让孩子感受到尊重。
信任是连接的桥梁。
有个妈妈发现女儿藏日记本,没有去偷看,而是买了个带锁的本子送给她:
“妈妈知道你有小秘密了,这是你的空间。如果愿意分享,我随时在。”
后来女儿反而主动跟她聊心事。
只有互相信任,孩子才会愿意向父母敞开心扉。
七
连接,必须发自真心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连接必须发自真心。
教育不是套路,不是技巧,更不是表演。
父母的一言一行,孩子都能感受到是不是真诚的。
如果父母只是表面上夸奖孩子,内心却充满焦虑和控制欲,孩子会察觉到。
真正的教育,是带着爱的行动,是发自内心的关怀。
真正的教育本身就是一种生活,是大人和孩子间的坦诚相待。
假如有一天,您发觉您和孩子之间交流会藏着掖着,就要开始引起注意啦。
八
结语:
教育,是一场心与心的对话
不是灌输想法,而是点燃心灵;
不是命令服从,而是彼此理解;
不是单方面付出,而是双向奔赴。
请记住:没有连接,就没有教育。
连接,是父母和孩子之间最亲密的奇妙纽带。
问题来了:
孩子吵着要买一部手机,而大人觉得孩子还小,手机会影响学习,不给买。怎样传递大人的想法合适?
END
本文转自 https://mp.weixin.qq.com/s/f1TXkDNSrokz7S4wzzeqNA,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