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分享的,是一位初三毕业班班主任在总结大会上的肺腑之言,字字扎心,句句恳切,值得每一位父母和孩子静心一读。
考场之外,是人生的较量
习惯差到什么程度?一节自习课,没有老师,教室就乱成一锅粥。甚至有同学坦言:“自习课太吵,根本学不进去!”听到这,我的心一沉。在学校十几年,难道连一节自习课都管不住自己吗?
自习课就是一面照妖镜,照出班级真正的风气!如果连这点秩序都无法维持,如何迈过中考这道坎?
更可怕的是,这种“管不住自己”、“不在意环境”的毛病,会伴随你们的一生!

你要学的是如何与人相处、尊重他人、理解包容、在集体中找准位置、遵守规则!这些才是安身立命的根本。
课堂上随意打断老师、无视纪律、影响同学,未来在职场就可能对上司不敬、无视团队规则。现在抛弃班集体,将来就可能被社会抛弃。
尊重他人是最基本的品德。老师在讲课,你在下面搞小动作,这不是个性,而是不尊重!就算自己不想学,也别打扰他人,这是做人的底线。
记住,那些管着你、提醒你、批评你的老师,是真的为你好!如果哪天老师对你“放任自流”,那不是“胜利”,而是无奈和失望。
这个时代,会做人、懂规矩,很多时候比单纯考高分更重要!
别急着给自己判“死刑”
这种想法最要命!你试都没试,凭什么判自己“死刑”?
努力,从来不只是为了结果,它本身就是一种宝贵的人生态度!今天为学习拼尽全力,明天就能为工作和生活倾尽全力。
即使最后没考上理想高中,也不是失败!因为你收获了最珍贵的财富——努力的习惯和坚持的品格!我始终相信,天道酬勤,付出总有回报。

社会上总有“读书无用论”的声音,也总有人拿几个“没读书也成功”的例子说事儿。但那只是极少数的“幸存者偏差”!你能保证自己是那万里挑一吗?现实中更多的是因知识匮乏而处处碰壁的人。
根本不用争论读书有没有用!该做的,是尽全力把手头的事做到最好!不要总抱怨知识“没用”,你学的每一点知识,都在默默塑造思维,丰富内心。多学一点,永不会错!它们会在你意想不到时照亮前方的路。
莫因小事留伤痕
每带一个新班,我第一句话都是:全国那么多人,咱们几十个能聚在一个教室,这是多大的缘分! 所以要格外珍惜。
说实话,同学关系,有时候比亲戚还亲、比兄弟还近!什么是优秀的班集体?不仅是成绩和荣誉,更是十年、二十年后,大家还能聚在一起,那份情谊仍在!
现在有点小摩擦、小矛盾?太正常了!但请记住:我们是同学!这是世界上最干净、最纯粹的关系。遇到不开心,多点包容体谅,翻篇就过去了。
耿耿于怀,伤的是双方的心。想要一个温暖宽容的集体,每个人都需付出真心去爱护!

“叛逆”不是挡箭牌
“孩子,你和父母的关系还好吗?”
我知道,这话一说,很多孩子心里会难受,甚至抵触。不少孩子现在跟父母关系紧张,别说感恩了,心里可能还带着怨气,甚至“讨厌”父母。
我接过太多家长的求助电话,声音无奈心酸——
◾️“老师啊,孩子根本不跟我说话,说两句就不耐烦,凶得很……”
◾️“老师,我真的不知道怎么管了,您帮帮我们吧……”
每次听到这些,我心里特别不是滋味。
很多孩子把“青春期”、“叛逆期”当成对抗父母的万能理由。 觉得父母“老土”、“不懂我”、“跟不上时代”,所以拒绝沟通,甚至恶语相向。
孩子们啊,青春期是成长的必经阶段,但它们绝不是对父母冷眼相对、恶语伤人的“免罪金牌”!

你的一句暖心话,就能让他们高兴很久。 为什么要吝啬说出口呢?想想看,你有多久没坐下来,好好跟爸妈聊聊天了?
别总把“烦死了”挂嘴边!这不仅没礼貌,更是伤透了他们的心。他们不欠你,他们只是用可能不那么“酷”的方式,笨拙地爱着你。
爸妈真的在一天天变老。作为儿女,该做的是理解他们的艰辛,体谅他们的不易,而不是用“叛逆”当借口去伤害最爱你的人!
✦孩子们,人生的路很长,关键的选择最终在你们自己手里。老师能做的,就是尽己所能地点亮一盏灯,提醒你们看清方向。
✦希望接下来的日子,你们能静下心来,调整心态,带着责任感和感恩心,全力以赴!这不仅为了中考,更是为了你们未来的人生!

教育路上,需要老师、孩子和我们家长共同的努力、理解与坚持。与大家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