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成绩不断下滑?家长可以这么做

学自动自发,做好爸好妈

初三的晓峰攥着58分的数学试卷,在家楼下徘徊了十几分钟。

上楼,推开家门,父亲接过试卷,脸色越来越沉。

“又退步!又退步!你小子天天玩手机能考好才怪!”父亲把手机摔在茶几上。

“不是,这次题真的很难……”晓峰声音发抖。

“难?别找借口!我朋友家的孩子跟你一个学校,他怎么考了97?从今天起,手机没收,周末补习班加两节!”

晓峰突然把书包砸在地上:”你永远只在乎分数!这次考试前我发烧了,都不敢告诉你们,怕不复习没考好你又要骂我!果然,你永远就是一句话——’别找借口’!”说完冲进房间重重甩上门,留下父亲愣在原地。

父亲不明白,自己明明经常督促孩子学习,为何孩子成绩不升反降,还发这么大的脾气……

—01—

矛盾的背后

不少家长也遇到过这种情况,争吵过后面对一地鸡毛,自己也搞不懂,明明初心是关心孩子学习,结果总是大吵一架,孩子成绩没提上来,还伤了亲子关系。

图片
溯源矛盾,其根本原因在于家长心里的焦虑情绪。

1.对未来的恐慌:担心孩子成绩持续下滑,影响升学、就业,甚至人生发展。

2.社会比较压力:看到其他孩子成绩优异,害怕自家孩子被“淘汰”,陷入内卷焦虑。

3.自我价值绑定:部分家长将孩子的成绩等同于自己的教育成败,成绩差=自己没教好。

4.失控感:尝试了补课、监督、激励,但孩子仍无起色,产生无力感。

家长的焦虑情绪会潜移默化中传递给孩子,孩子可能同时承受着来自科任老师、班主任、同学和家长等多方压力,情绪积压之下,就很可能会出现迷恋手机(寻找情绪宣泄口)、与家长歇斯底里争吵(情绪管理失控)等情况,不是孩子突然“变得不乖”。

—02—

成绩下滑的常见原因

搞清楚争吵的根源之后,我们说说孩子成绩下滑的原因。

成绩下滑往往是多种因素交织的结果,不能简单归因为”不努力”或”贪玩”。

首先,很可能是学习方法问题,要么学习模式低效,要么时间管理混乱。

1

学习模式低效

只会死记硬背却不加思考。

例:抄写十几遍单词,抄完却不会用,对单词理解不到位。

盲目跟着同学刷题,却从不错因归纳。

例:同类错误反复出现,会的一直会,不会的题目一直犯同样的错。

2

时间管理混乱

该休息的时间不好好休息,该学习的时候不专注学习。

例:熬夜写作业、背诵,白天课上精神不济,昏昏欲睡,学习效率低下。

例:学习时频繁被手机消息打断,从而分神,写个作业拖拖拉拉。

心理因素也是重要原因。您的孩子成绩下滑,可能存在焦虑、抑郁,或者动机缺失。

1

负面情绪

考试时突然大脑空白,可明明复习的时候倒背如流,和同桌之间互相抽背,游刃有余。

因:压力过大,抑制了大脑提取记忆。

总是惯性地自我否定,”我学不好数学”,我不是这块料。

办法:用”小目标达成法”重拾自信,相信“吸引力法则”,父母要耐心鼓励。

2

动机缺失

孩子不清楚自己上学的意义,认为“学习是为父母”,自己缺乏内驱力、目标感。

学习给孩子的反馈总是延迟的,而打游戏、刷短视频却能即时提供快感,孩子自然更倾向于把时间花在后者。

办法: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将学习与兴趣链接起来,如通过听英语歌拓展词汇量、通过动漫学日语等。

孟母三迁,只为给孩子选取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所以环境也是成绩下滑不容忽视的原因。

1

家庭环境

有的家长是控制型,孩子容易变成”被动执行者”,而有的家长是放任型,导致孩子缺乏必要引导和监督。

办法:采用”权威型教养”方式,既要高回应,又要高要求。

2

学校环境

孩子成绩下滑,也可能是讨厌某科老师,抵触该学科,或者朋友、同学普遍轻视学习。

办法:与相关老师沟通调整互动方式,注意观察孩子的社交圈。

—03—

给家长的建议

始终记住:成绩是成长的路标,不是审判的标尺。解决问题的过程,比分数本身更能塑造孩子的未来。

先做侦探再做教练——

用一周时间观察记录孩子的学习状态,看孩子何时分心、为何抵触。

1

2

帮助孩子拆解任务——

前期,可以帮孩子将”写作文“,分成大纲-初稿-润色三步走;后期逐渐撤掉辅助,锻炼孩子独立性。

警惕成绩滑坡效应——

某一科落后→厌恶该科→更落后,应尽早干预。

3

—04—

结语

成绩下滑往往是表象,背后可能是方法、心理或环境问题。

家长越焦虑,越容易陷入“越管越差”的恶性循环。

真正的解决之道:

放松但不放任——给孩子试错空间,但提供支持。

关注过程而非结果——强调努力而非分数。

做孩子的“顾问”,而非“监工”——引导他学会自我管理。

改变需要时间,但方向对了,进步自然会来。

孩子成绩不断下滑?家长可以这么做

家庭教育辅导老师
家庭教育辅导老师
我们将24小时内回复。
取消
滚动至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