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万家长都在反思:你给的是爱,还是伤害?

图片
你有没有见过这样的场景?妈妈想让孩子学钢琴,觉得能培养气质;爸爸坚持让孩子学围棋,认为能锻炼思维。两个人争得面红耳赤,却没人问孩子一句:”你喜欢什么?”  孩子站在一旁,低着头,不敢说话。

这样的画面,是不是很熟悉?  我们总说”为了孩子好”,可孩子的感受,真的被看见了吗?

01
“为你好”的背后,是父母的焦虑
父母为什么非要替孩子做决定?其实,大多数时候,父母的掌控欲并不是因为”自私”,而是因为害怕。害怕孩子落后,所以拼命报班;害怕孩子走弯路,所以替他们做选择;

害怕孩子将来过得不好,所以现在拼命”安排”。

但问题是——父母的焦虑,不该让孩子来承担。

孩子不是父母的”作品”,更不是父母实现梦想的工具。他们有自己的想法,有自己的喜好,甚至有自己的”人生节奏”。  真正的爱,不是控制,而是尊重。

02
被控制的孩子,后来怎么样了?
父母以为,替孩子安排好一切,孩子就能少走弯路。可现实是——

习惯了被安排的孩子,长大后反而不会做决定。

长期被否定的孩子,会觉得自己”不配”选择。

压抑太久的孩子,要么变得叛逆,要么变得懦弱。

如果一个人长期被剥夺选择权,他就会真的相信自己”什么都做不好”。

很多孩子长大后,面对人生重大选择时(比如选专业、找工作、谈恋爱),第一反应不是”我想要什么”,而是”我爸妈希望我怎么做”。  这样的孩子,真的会幸福吗?

图片
03
学会”放手”,才是真正的爱
很多父母会说:”我也不想控制孩子,可不管不行啊!”其实,管孩子≠控制孩子。真正的教育,是引导,而不是代替孩子做决定。

比如,孩子不想上兴趣班,父母可以问:

“你为什么不想去?”(了解原因)

“那你喜欢做什么?”(尊重兴趣)

“如果试一段时间还是不喜欢,我们可以换。”(给予选择权)

孩子感受到被尊重,才会愿意沟通。

自动自发思想中里提到一个观点:父母要做的不是”替孩子解决问题”,而是”帮孩子学会解决问题”。

比如:

让孩子自己安排作业时间(培养责任感)

让孩子选择喜欢的课外活动(培养自主性)

在孩子遇到困难时,不是直接给答案,而是问:”你觉得可以怎么做?”(培养独立思考)

父母越敢放手,孩子越有主见。

04
懂孩子,才是真爱
很多父母会说:”我这么辛苦,不都是为了孩子吗?”但孩子真正需要的,不是父母替他们活,而是父母支持他们活出自己的人生。

爱不是控制,而是:

– 倾听,而不是”你必须听我的”;

– 尊重,而不是”我吃的盐比你吃的饭还多”;

– 信任,而不是”你不行,我来”。

真正的爱,是让孩子成为他自己,而不是父母期待中的样子。

所以,如果你真的爱孩子——

请少一点”为你好”,多一点”你开心吗?”

少一点”你必须”,多一点”你觉得呢?”

少一点控制,多一点信任。

自动自发教育思想正是这样一堂系统的家长成长的课程,通过课程及陪伴,帮助父母超越自己本能的教养方式,帮助家长真正的读懂孩子,会爱,才是真爱。

这种转变不但解放了孩子,也解放了父母自己从无尽的焦虑和控制中解脱出来,体验到陪伴一个生命自然成长的纯粹喜悦。

会爱,才是真爱,做一个懂孩子的家长,用科学的方法表达爱,让爱不再成为枷锁,而成为孩子翱翔的翅膀。

家庭教育辅导老师
家庭教育辅导老师
我们将24小时内回复。
取消
滚动至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