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笨,你真差劲,你真丑,
你的能力真不行,你会不会做事?
搞成这样,都是你的错!
你身边是否有人经常说一些指责型的话语?
如果一个人经常频繁的批评和指责他人,对他人的行为和表现作出负面评价,那么可能他是指责型人格。
什么是职责型人格呢?
指责型人格,是一个人在人际交往和面对问题时,习惯将责任归咎于他人,通过指责、批评来宣泄不满,却极少反思自身。
他们似乎时刻都在搜寻他人的错误,随时随地将负面评价和指责抛向周围人。
指责,成为他们处理问题和与人互动的固有模式。
01 有哪些
指责型人格的类型?
1、控制型指责
这类人习惯通过指责来掌控他人和局面。
他们坚信自己的观点和方式是唯一正确的,一旦他人未按其意愿行事,就会展开指责。
在家庭中,控制型指责的家长,可能会对孩子的生活和学习进行全方位干涉,孩子若不遵从,就会被指责为不听话、不懂事。
比如,孩子选择自己喜欢的兴趣班,家长却认为这会耽误学习,进而指责孩子 “不务正业”,试图通过这种方式让孩子按照自己的规划发展。
2、自卑型指责
内心深处的自卑是这类人指责他人的根源。
他们对自己极度不自信,害怕自身不足被察觉,于是借助指责他人来转移注意力,维护脆弱的自尊。
工作中,能力欠佳的员工可能会因自卑而指责同事,比如看到同事取得成绩,就指责对方是靠不正当手段获得,以此掩盖自己的无能。
3、投射型指责
这类人将自己内心的负面想法、情绪和行为投射到他人身上,然后对 “被投射” 的对象进行指责。
比如,一个自己经常偷懒的人,可能会指责同事工作不积极、态度不认真。他们无法正视自己的问题,只能通过指责他人来缓解内心的不安。
4、完美主义型指责
对自己和他人都设定了极高标准,一旦他人的行为或成果与心中的完美标准有偏差,就会即刻指责。
在他们眼中,只有一种正确的做事方式,其他人的方法都是错误的。
在团队项目中,完美主义型指责的成员会对其他成员的工作成果百般挑剔,哪怕是一些不影响整体效果的小细节,也会要求反复修改。
5、防御型指责
当面临外界压力或被质疑时,这类人会出于自我保护的本能进行指责。
他们害怕承担责任,担心自己受到伤害,所以通过指责他人来逃避问题。
例如,在工作会议上,领导询问项目延误原因,防御型指责的员工会立刻指责其他部门配合不力,而不反思自身在项目中的失职
02 指责型人格
的心理学原因
1、童年创伤经历
童年时期若长期遭受批评、否定甚至虐待,孩子内心会充满恐惧和自卑。
为了保护自己,他们可能会将这种负面情绪转化为对外的指责,逐渐形成指责型人格。
比如,父母总是严厉批评孩子的每一个错误,孩子长大后就可能习惯用指责来应对问题。
因为在他们的认知里,指责是一种自我保护的方式。
2、习得性无助与反向形成
当个体在多次尝试解决问题却均以失败告终时,会产生习得性无助感。
为了避免再次体验这种无助,他们可能会通过指责他人来显示自己的 “强大”,这就是反向形成。
例如,一个学生努力学习但成绩始终不理想,多次受挫后,他可能会指责老师教学方法不当,以此来掩盖自己内心的无助和挫败。
3、缺乏同理心
指责型人格的人往往难以站在他人的角度去理解和感受。
他们只关注自己的需求和感受,对他人的处境和困难视而不见。
这使得他们在面对问题时,无法理性沟通,只能通过指责来表达自己的不满。
比如,在团队合作中,他们不会考虑同事的工作压力和困难,一旦项目出现问题,就直接指责同事。
4、认知偏差与固定思维
指责型人格的人存在认知偏差.
他们对自己和他人的认知往往是片面的、不准确的。
他们过度关注他人的缺点和错误,而忽视他人的优点和努力,同时对自己的错误却选择性忽视。
此外,他们具有固定思维模式,认为事情只有一种正确的做法,难以接受不同的观点和方法。
这种认知偏差和固定思维导致他们在面对问题时,容易将责任归咎于他人,通过指责来维护自己的观点和立场。
03 如何与指责型
人格的人相处?
1、保持冷静,理性回应
当受到指责时,首先要做的是保持冷静,避免被对方的情绪左右。
不要立刻反驳或争吵,因为这只会让矛盾升级。可以尝试深呼吸,让自己情绪平复后,再理性回应。
比如,当对方指责你时,你可以先沉默片刻,整理思绪。
然后平和地说:“我理解你现在很生气,但我们可以先冷静下来,好好沟通。”
2、积极倾听,挖掘需求
尝试倾听他们的指责,从中挖掘出他们真正的需求和不满。
有时候,指责背后隐藏着未被满足的需求。通过倾听和理解,我们能找到问题根源,更好地解决矛盾。
比如,当他们抱怨事情没做好时,我们可以耐心询问:“你觉得哪里做得不好呢?你希望我们怎么做会更好?”
这种沟通方式能让他们感受到被尊重,有助于缓解紧张气氛。
3、坚定边界,明确底线
明确自己的边界,让对方清楚哪些行为是可接受的,哪些是不可接受的。
当指责超出合理范围时,要坚定表达自己的态度。
比如,你可以说:“我接受你指出我的问题,但请不要进行人身攻击,这样我会很不舒服。”
通过设定边界,让对方明白你的底线,避免过度指责。
4、引导沟通,转换思维
尝试引导他们进行积极沟通,用更理性的方式表达想法和感受。
可以分享一些有效的沟通技巧,帮助他们学会控制情绪,以更平和的方式解决问题。
比如,当他们指责时,你可以说:“我们一起想想怎么解决这个问题,而不是互相指责,你觉得呢?”
通过这种方式,逐渐改变他们的沟通模式。
5、如果不奏效,主动远离
在运用上述方法后,与指责型人格者的相处依旧充满冲突,他们的指责行为没有丝毫改善,持续给自己带来极大的心理压力和负面情绪。
此时主动远离不失为一种明智的选择。
主动远离并不意味着逃避,而是为了保护自己的心理健康和生活质量。
若同事总是无端指责自己,经过多次沟通和努力仍无法改善关系,可在工作分配上尽量减少与对方的直接合作,保持适当的工作距离;
在生活里,对于总是指责自己的朋友,可逐渐减少见面次数,避免过多接触。
主动远离后,我们可以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积极健康的人际关系中,修复内心的创伤,重建积极的生活状态。
04 这里是总结
指责型人格的人,就像一个垃圾桶把所有的负面情绪、负面语言都妄想扔给你。
身边的指责型人格并不少,我们了解其类型和形成原因,我们能更好地理解他们的行为。
在与他们相处时,保持冷静、积极倾听、坚定边界以及引导沟通,能帮助我们减少冲突,建立相对和谐的关系。
若这些方法都无法改善情况,主动远离也是保护自己的有效手段。
(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