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明是一个活泼好动的六岁男孩,但在学校里,他总是因为“不守规矩”而被老师批评。回到家,父母的吼叫成了家常便饭。小明的父母认为,只有通过严厉的管教,才能让孩子“走上正轨”。然而,小明的行为并没有因此改善,反而变得更加叛逆。
孩子的每一个行为背后,都有其深层的原因和需求。小明的“不守规矩”,实际上是他对自由探索世界的渴望,是想做自己的表现。父母的吼叫,不仅没有解决根本问题,反而让孩子感到被误解和孤立。书中对于让孩子成为自己生命的主人这一板块做了详细的描述。
“闭嘴”不是不说话,而是不说废话、不说让孩子受伤的话。书中通过“孩子要买奥特曼玩具”的案例,教会我们如何把行为交给孩子,做到不评判、不替代、不纵容、不替代。
很多没有学习的家长的做法是指责孩子的行为,“家里有很多玩具了,你还要买玩具?”“赚钱哪有那么容易,买玩具这么积极”……等等。这些语言都是对孩子进行了负面的人格评判。
书中强调,买玩具的行为是他的,买玩具的需求也是他的,家长只需表达自己的立场,陈述自己的处境,表达自己的选择即可。
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他们的行为背后,都有着独特的需求。
小丽是一个敏感的孩子,她对周围的环境和人际关系非常在意。在学校里,她总是因为一点小事就哭闹不止,这让老师和同学都感到困惑。小丽的父母通过仔细观察,发现小丽其实是在寻求安全感和关注。
于是,他们开始每天给小丽一个温暖的拥抱,告诉她无论发生什么,父母都会在她身边。同时,他们也教会了小丽如何表达自己的情感,以及如何处理人际关系。小丽逐渐学会了如何在不伤害他人的情况下,表达自己的需求和感受。
《告别吼叫,让孩子自动自发成长》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育儿指南,它更是一本关于爱与理解的启示录。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他们值得被正确对待,值得在爱与自由中成长。
通过书中的案例和理念,我们学会了如何倾听孩子的心声,如何理解他们的需求,如何在规则与自由之间找到平衡。我们相信,每一个孩子都有自动自发成长的潜力,只要我们给予他们足够的信任和支持,他们就能在未来的道路上,走得更加坚定和自信。
告别吼叫,让我们用爱与智慧,陪伴孩子一起成长。每个孩子都值得被正确对待,每个孩子都值得拥有一个充满爱与自由的童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