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你的教育方式不一样,你的孩子成长的人格不一样,人格不一样,他对外界的反应回应、遇到问题、遇到机会时的选择不一样,选择不一样,结果就不太一样。
给大家举个例子,一个孩子从0或者从1到18岁或者到20岁的时候,在这个阶段家长快速学习和成长,当家长们学会了社会化的思维,自己具备稳定的情绪,具备完善的人格,我们也会把自己学到的这些社会化的辩证的思维和认知全部传递给你的孩子。
孩子在成长过程当中,第一被正确对待,内在很有价值感;第二他不受外在影响;第三他不受外界干扰;第四他知道自己是谁;第五他知道做一个对社会有价值,有贡献的人。
那么当一个孩子在任何时候,他抓住这些核心的时候,在他20岁毕业之后,他就能立刻把主要心思,放在自己的工作或者事业上,就等于他一毕业之后就开始进入轨道,创造价值。
为什么会这样?因为他不会为“情”所困,他也不会受外界干扰,他也不会受别人影响,因为他做的事情都是符合规律,符合大道的。别人都在自私,他在付出。
少年得志,必有灾祸,必有灾祸的前提是孩子的人格不完整,
但这个孩子如果人格完整,少年得志这是常态。
思考:在日常与孩子沟通中,我们是如何培养和引导孩子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