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知道该好好说话,可就是忍不住吼!”教育最难的不是懂道理,而是管住自己

 

1

深夜十一点半,孩子还在书桌前磨蹭,明明作业不多,却把时间消耗在发呆和玩橡皮上。

你第三次提醒他“该睡觉了”,声音里已透着疲惫。

孩子抬头看你一眼,又低头继续抠橡皮,仿佛你的话是空气。

一股无名火猛地窜起,你突然大吼:“你到底睡不睡?明天起不来别又哭!”

孩子被吼得一愣,也觉得委屈。

那一刻你心里分明有声音在喊:“我知道不该吼啊!”可那声音被更大的怒火淹没了。

 

2

多少次我们明知吼叫的伤害,却依然失控?多少次事后又深陷懊悔与自我怀疑?

教育最深的困境,从来不是不懂道理,而是管不住那个在情绪洪流中挣扎的自己。

我们常被指责“脾气差”、“没耐心”,但情绪爆发背后远非如此简单。

现代父母,其实是生活在多重压力下的“情绪高压锅”。

工作压力、家庭责任、社会比较、育儿焦虑,无数压力源悄然堆叠,神经系统长期处于警戒状态。

孩子的小小“导火索”轻易引爆的,是那早已蓄满的压力库。

当吼叫出口时,我们表面上在指责孩子,可心底那声嘶力竭的呐喊,真正指向的其实是内心深处的无助感。

吼孩子,常常是我们对自己无法掌控局面的愤怒。

我付出了这么多,为什么你还是这样?”“我学了这么多方法,为什么还是不行?”

这种无力感比孩子的行为更刺痛我们,却只能以吼叫的方式扭曲地表达出来。

孩子的行为只是导火索,而引爆点早已埋在我们自己的疲惫和压力之中。

 

3

教育之道,始于情绪暂停。

真正有效的改变,始于我们在情绪火山即将喷发前,学会按下暂停键。

一个简单易记的“STOP”口诀,或许能成为你我的情绪救生圈:

S(Stop)停住:当怒火上涌时,立刻停止一切动作和语言。

T(Takeabreath)呼吸:连续三次深呼吸,专注于气流进出身体的感觉。

O(Observe)觉察:体察此刻身体的感受(如胸口发紧、拳头紧握),同时观察孩子的状态。

P(Proceed)行动:冷静下来后,再决定如何回应。

暂停不是逃避,而是给理性让出空间。

 

4

即使不小心又吼了,也并非世界末日。关键在于吼声之后:

1.先处理自己的情绪:暂时离开现场,哪怕只有两分钟,让自己冷静下来。

2.真诚道歉:蹲下来,平视孩子的眼睛:“妈妈/爸爸刚才没控制好自己,大声吼你,是我不对。吓到你了,对不起。”

3.修复关系:一个拥抱、一句“我还是一样爱你”能迅速抚平伤痕。

4.事后复盘:等双方都平静后,再和孩子一起讨论刚才的问题以及下次如何避免冲突。

 

5

真正的教育,是看见自己,也看见孩子。

孩子是镜子,照见我们内心需要被安抚的角落。

每一次情绪风暴后的自我反思,每一次暂停后的理性选择,都是对我们神经系统的重塑,也是对孩子情绪管理的无声示范。

请允许自己不必完美。成长路上,父母与孩子本就相互映照,彼此支撑。

养育的征途,父母与孩子皆在颠簸中前行。

暴风雨过后,及时修复那曾被情绪撕裂的亲情纽带,比永远保持平静更加真实可贵。

当我们学着接纳自己的不完美,管理自己的情绪风暴,孩子学到的不仅是规则,更是如何面对一个真实的世界,以及一个真实但愿意不断成长的父母。

END

 

作者标签:原深圳百花片区某大型教培机构优秀老师(有教资)/开过中考数学工作室/参编过多本教材书籍/PMP(国际项目管理师)/二胎宝妈/一个乐于分享的自媒体人

本文转自 https://mp.weixin.qq.com/s/WT1MpP4q1fEvLiopnlfX2A,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家庭教育辅导老师
家庭教育辅导老师
我们将24小时内回复。
取消
滚动至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