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让孩子替你“赢”

 

图片

假期里,家庭团聚,亲友围坐。长辈们总爱兴致勃勃地询问:“你家孩子期末考得怎么样?”“钢琴几级了?”“比赛拿奖了吗?”父母们仿佛等来了展示的时机,立刻滔滔不绝地数出孩子的成绩单、奖项与特长——孩子成了茶余饭后最鲜亮的谈资。

我们乐此不疲地谈论着孩子,仿佛那些成绩单与奖杯便是我们为人父母的勋章。可心底那隐秘的回响却常被忽略:这光芒是否掺杂了父母未曾实现的遗憾?是否悄然将孩子推向了“替我赢”的战场?当“孩子,你要替我完成使命”的私语潜藏于每一次炫耀背后,稚嫩的肩膀又怎能不沉?

孩子并非父母梦想的替身演员,更不该成为填补我们内心沟壑的泥土。孩子听见父母在亲友面前高谈自己的“战绩”,敏感的心灵读到的常是负担而非荣光。那目光中的期待如同无声的绳索,将孩子捆绑于父母意志的轨道上。孩子渐渐内化这样的逻辑:我的价值在于满足父母对“优秀”的设定,我的努力是为了换取他们的认可与欢颜。

图片

于是,“我”开始消失,“为你”成为沉重的枷锁。学习不再是探索世界的旅程,而蜕变为一场向父母证明的艰苦表演。当父母在社交场合如数家珍时,孩子感受到的未必是骄傲,反而可能是压力下的窒息与迷失。

那扇被父母轻易推开的“展示之窗”,往往在不经意间泄尽了孩子内心世界的清风与边界。孩子作为独立个体拥有尊严与隐私,不该成为成人社交场合任意评说的对象。被随意谈论的孩子,如同被剥去外壳的果实,过早暴露于外界目光之下,失去了守护自我的屏障。

真正的守护,始于沉默的尊重。面对他人好奇的询问,一句智慧的“孩子有自己的节奏,我们尊重他”或“这些事,还是留给孩子自己说吧”,远胜过事无巨细的汇报。这种克制不是冷漠,而是为孩子内心世界构筑一道温暖的保护墙。

爱孩子,是助他成为自己生命之舟的舵手。当父母不再热衷于代替孩子发声,才能腾出空间去真正“看见”孩子——看见他独特的兴趣,尊重他自主的选择,陪伴他承担选择的后果。把选择权交还孩子,哪怕这选择稚嫩甚至可能出错。让孩子在一次次自主决定中体验责任,在小小的挫折里练习爬起。

孩子本是离弦的箭,自有方向与归宿。父母强加的方向盘,只会让生命之舟偏离航道。当父母卸下“代言人”的角色,孩子才有机会说出“我想”、“我能”、“我愿意”。

图片

唯有挣脱“替我去赢”的沉重期许,孩子才能在自己的旷野上自由奔跑,为真正属于自己的星辰而奔赴。父母深沉的爱,并非将孩子锻造成满足我们期待的容器,而是成为一片允许他们扎根、试错、自由伸展的沃土。孩子自有其蓬勃的生命力,无需嫁接父母的未竟之梦。

做孩子疲惫时可以停靠的港湾,而非替他们扬帆的船长——这才是最深刻的托举。

 

本文转自 https://mp.weixin.qq.com/s/otfzekXhsmF-o7IInvTXbQ,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家庭教育辅导老师
家庭教育辅导老师
我们将24小时内回复。
取消
滚动至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