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父母都想把最好的给孩子——房子、车子、票子,都想安排得明明白白。
但说句掏心窝子的话,砸再多钱,也比不上给孩子一个靠谱的教育。
那些优秀的孩子,哪个不是父母费尽心思养出来的?
《人民日报》说得透彻:教育好孩子,不光是老师的责任,更是父母这辈子最硬核的KPI!
B1. 父母用心,孩子出彩
教育专家李镇西点明:学校教育,更像是家庭教育的“辅助装备”。
老师传授知识、解答难题固然重要,但孩子如何做人、如何处事,根基还在父母。
孩子之间的差距,学校影响有限,真正拉开距离的,是家庭氛围,是父母的用心程度。
看影坛大哥成龙,事业风光无限,但对子女教育却显不足。儿子惹上麻烦,女儿生活也不甚顺遂,根源在于陪伴与管教的缺失。
再看主持界标杆董卿,父亲从小带她诵读诗词、培养礼仪、树立规矩,更教会她担当。董卿能有今日成就,父亲的功劳举足轻重。
莫言说得好:“孩子的优秀,都是浸透着父母的汗水。”
想让孩子成才,父母就得把教育当作头等大事来抓,哪有不费心力就能成的事儿?
B2. 管教到位,孩子才不至于走偏
教育圈有句流行语:“每个孩子都是一朵花的花期不同。”
道理没错,但许多父母理解偏了,以为放任自流就是静待“花开”。
拜托,不浇水不施肥,花能开好吗?
父母不引导管教,孩子如何学会做人?不严格要求,孩子哪来的动力拼搏学习?
有人曾问李双江是否打孩子,他答:“舍不得啊,有时真想打两下,手还没抬,自己的眼泪就先下来了……”
可过度的溺爱,只会让孩子无所顾忌,最终可能害人害己。
教育家泰曼·约翰逊一针见血:“成功的家教造就成功的孩子,失败的家教造就失败的孩子。”
孩子未来是龙是虫,很大程度上就取决于父母如何管教。
B3. 父母做榜样,孩子自然学样
老话说得好:育人先育己。父母日常的言行举止,孩子都看在眼里,记在心上。
身教的力量,远胜于学校的任何说教,堪称“无声的BUFF”。
安徽学霸董吉洋,中考高考皆是全省状元。
她的父母从不逼她读书,自己却总手不释卷。董吉洋坦言:“父母都在看书,我哪好意思偷懒?只能跟着学。”
父母率先垂范,孩子自然有样学样。
想教育好孩子,父母得先把自己“整明白了”。
聪明的父母深知:管好孩子之前,先管好自己。孩子就是父母的一面镜子,你什么样,孩子就什么样。
B4. 用心陪伴,孩子才能健康成长
孩子最需要的,是感受到自己在父母心中无比重要,被无条件的爱包围。
那些优秀的孩子,哪个不是在父母的用心陪伴中成长的?陪伴,是教育最强大的“神器”。
网上曾热传一对夫妇的故事:租房二十年,省吃俭用只为陪伴三个孩子读书。
结果呢?女儿哈工大硕博连读,大儿子考上军校,小儿子踏入清华。
父亲说:“钱都花在教育上了,房子买不起,但这笔投资,值!”
父母对孩子的影响力,不在于赚多少钱、事业多成功,而在于你投入了多少时间陪伴,付出了多少实实在在的关爱。
别人家孩子为什么优秀?因为他们的父母做对了最关键的事——陪伴孩子共同成长。
B5. 父母有拼劲,孩子才敢追梦
知乎上有个热门问题:“父母要求孩子上进,孩子要求父母上进,合理吗?”
高赞回答一语中的:“想让孩子上进,父母自己先得上进;想让孩子自律,父母得先把自律玩明白了。”
优秀的父母,活成孩子的榜样。
有位十几岁就登上世界舞台的少年曾说:“父母追梦的那股拼劲儿,给了我死磕梦想的底气!”
还有一位从专科逆袭到博士的母亲坦言:“我拼命努力,就是想让孩子能心无旁骛地追逐自己的梦想,不被现实拖累。”
白岩松的话发人深省:“做父母并非天生就会,这是一门需要终身学习的功课。”
教育孩子的终极秘诀,就是父母永不松懈,与孩子共同成长。
父母们,孩子是你自己的骨血,教育好孩子,是你这辈子最硬核的使命!全力以赴吧!
本文转自 https://mp.weixin.qq.com/s/iqYAlfnCBx_D_SqHalvZnA,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