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焦虑到释然:我家那艘穿过万重山的小破船

图片
昨晚睡前,我五岁的儿子突然问我:”妈妈,为什么我要听你的话?”那一刻,我愣住了——这不是育儿书上常见的”叛逆期”标志吗?我的大脑立刻拉响警报,开始检索”正确”的应对方案。但看着他天真好奇的眼睛,我突然笑了:”因为妈妈也会听你的话呀,我们互相帮助好不好?”他满意地点点头,转身睡着了,留下我对着天花板发呆。我们这代父母,可能是历史上最焦虑的一代父母。从怀孕开始,各种”必读清单””关键期指南”就如影随形。孩子不吃饭?发育迟缓?脾气暴躁?每个问题后面都跟着一串红色感叹号,仿佛一步走错就会毁掉孩子的一生。但今天,我想告诉你一个秘密:养育孩子中90%的”问题”,其实只是孩子正常成长的过程。

01
那些让我们夜不能寐的”问题”
记得女儿两岁时,突然拒绝坐儿童餐椅。每次吃饭都像一场战争,她满地跑,我追着喂。我查遍所有资料,试过各种方法,甚至怀疑自己教育失败。直到某天,邻居阿姨看到这场面,笑着说:”我三个孩子都这样,过两个月就好了。”果然,三周后,女儿突然自己爬回餐椅,仿佛什么都没发生过。这样的例子太多了:三岁孩子突然开始结巴;四年级成绩莫名其妙下滑;初中生把房间变成”灾难现场”;高中生对父母爱答不理……

我们总是急于解决问题,却忘了孩子本来就是在解决问题中成长的。那些让我们焦虑的表现,往往是他们大脑发育、自我意识成长的必经之路。

图片
02
当”正确”成为负担
朋友小敏是典型的”科学育儿派”。孩子六个月时,因为没能坚持”自主入睡训练”,她自责了半个月;三岁时因为忍不住发了一次脾气,她跑去参加”戒吼营”。有次她哭着说:”做母亲怎么这么难?我永远达不到书上的标准。”当我们追求100%正确时,反而失去了养育中最珍贵的真实与温度。孩子不需要一个从不犯错的机器人父母,他们需要的是会道歉、会脆弱、会大笑的真实人类。

03
重山不过寻常景
上个月带全家去三峡旅游。当游轮行驶在壮丽的峡谷间,导游说:”古人觉得这里险峻难行,但今天我们看来却是绝美风景。”这句话击中了我——养育孩子何尝不是如此?那个把面粉撒满厨房的三岁小孩,是在探索物质形态;

那个追着问”为什么”到让你头疼的学龄前儿童,正在构建认知框架;

那个突然疏远你的青春期少年,是在练习独立人格。

所谓”问题”,不过是成长在不同阶段的不同面貌。当我们站在更高处回望,会发现那些曾让我们焦虑万分的”难关”,不过是孩子生命画卷上的一抹色彩。

图片
04
幸福的养育,从接纳”不完美”开始
我认识一位八十岁的老教师,她养育了四个子女,个个成才。有次请教她的秘诀,老人笑着说:”哪有什么秘诀?就是孩子尿床就洗床单,打架了就拉开,考差了做顿好吃的。日子过着过着,他们就长大了。”这种朴素的智慧背后,是深刻的接纳:

– 接纳孩子会犯错

– 接纳自己会失控

– 接纳过程会混乱

– 接纳成长非直线

养育的幸福密码,不在于消除所有问题,而在于与问题和平共处。当孩子打翻牛奶时,先拍照发朋友圈再收拾;当青春期孩子甩门而去时,给自己泡杯茶等他气消。这些”不完美”的瞬间,多年后都会成为你们相视一笑的回忆。

05
 轻舟已过万重山
现在回到开头那个问题:”为什么我要听你的话?”几天后,儿子在游乐场被大孩子推搡,我正要介入,却见他挺起小胸膛说:”请别推我,我们可以轮流玩。”对方愣住了,随后伸出手:”好吧,你先玩两分钟。”那一刻我恍然大悟:养育不是雕刻塑像,而是陪伴旅行。我们总担心自己做得不够多,却忽略了孩子内在的生长力量。那些曾让我们辗转反侧的问题,终将成为孩子生命之舟后的风景。

所以,亲爱的父母:

当下次为孩子”又出状况”而焦虑时,

不妨深呼吸,告诉自己:

这不过是万重山中的寻常一景,

我们的轻舟,终将安然驶过。

毕竟,养育的真谛不在于抵达完美彼岸,而在于与孩子同舟共济的这段旅程中,我们共同收获的,那些有泪有笑的晴朗日子。

家庭教育辅导老师
家庭教育辅导老师
我们将24小时内回复。
取消
滚动至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