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就是,孩子爱美时,千万不要责骂!

真正的美,从来不止一种模样,审美教育奠定一生的生活品质。

教育就是,孩子爱美时,千万不要责骂!插图

嗨,我是行之。

多年不见的大学同学,自驾游经过我们这里,约我叙旧。

见面时她领着比她还高的儿子,

我们一面感慨时光飞逝,岁月把我们熬成狗。

一面聊着孩子的教育。

多年不见会有生疏感?不存在的。

有娃的人,那话题可以绕着地球转圈。

她吐槽儿子:

“这刚上初一,就突然变得爱打扮了”,

 

“那个头发,死活不愿意剪寸头。”

 

“过年时,偷偷买了个玉米夹,每天捯饬头发得半小时。”

我一边听一边观察孩子,孩子神情有点羞,又有点不屑一顾。

孩子应该也是很矛盾的心情。

最后我说:“你看你说的,正是爱美的年纪,你不让他美,那谁美?”

孩子突然猛点头,说:“嗯,嗯,嗯。就是!”

看来平时没少因为这事受责备。

其实,当孩子突然变得爱打扮,注重自己的形象,

这是孩子长大的信号!

如同小树苗渴望阳光,青春期的孩子,也在拼命寻找属于自己的光芒。

寻找那独特而绚烂的光芒!

教育就是,孩子爱美时,千万不要责骂!插图1

1

宝妈群里,也常有人吐槽:”现在的孩子太挑了,买了不喜欢的衣服干脆不穿。”

你看,不仅青春期的孩子爱打扮。

研究表明:孩子三岁以后,就有了审美行为趋向。

孩子的自信,有时就是从一个发夹,一条裙子开始。

因为,他们想被“看见”。

发展心理学上说:十二岁左右的孩子,逐步形成自我认同,通过外表探索“我是谁”,并尝试找到同龄组织。

体内荷尔蒙变化,促使孩子对身体和外貌更加敏感。

同时对异性那点朦胧的好感,也让他渴望通过外表,引起他人的关注。

那个爱打扮的孩子,不是虚荣,也不是叛逆。

他只是在笨拙地学着长大,像小鸟第一次梳理羽毛。

他在准备着向世界张开翅膀,准备蓄力高飞!

教育就是,孩子爱美时,千万不要责骂!插图1

2

聪明的家长,这个时候都懂得先“接住情绪”。

千万不要这样说:

“一天到晚就知道臭美。”

“你看你有没有个学生样,流里流气。”

智慧的家长会这样说:

“哎呀,终于等到你会打扮了,这套衣服搭配得不错!”

“配上你的新发型,太酷了!”

这时候孩子会觉得被认同,沟通的心门向你打开。

然后,你可以补充一句:“不过,你上次参加校辩论赛的样子,更帅!”

“明明有颜值,还那么拼学识,我儿子/闺女就是棒!”

我们要引导孩子健康的价值观,尝试讨论什么才是真正的美!

让孩子认识到美是多元的,认识到自信力、学习力、思维力才有持久的力量。

家长的核心任务是在接纳中引导,帮助孩子建立健康的自我认知。

教育就是,孩子爱美时,千万不要责骂!插图1

3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

孙瑞雪在《捕捉儿童敏感期》中说:“成人的气质是由儿童期间的审美导致的,童年的审美奠定了人一生的审美倾向和生活品质。”

不要妖魔化孩子的爱美之心。

不要言语攻击孩子的爱美之心。

我们记住三条底线,保证孩子不走偏就好。

1,不伤害健康。

在以瘦为美的时代,不要让孩子过度减肥,沉迷整容。

体型纤瘦,锥子脸并不是美的标准。

我们要让孩子知道:一花独放是单调的美,百花齐放才是生命的多姿多彩。

2,不影响正业。

要和孩子约定,学生还是要以学习为主,不能在衣着打扮上投入过多的精力

更不能出现无心学习,成绩严重滑坡的现象。

3,不透支未来。

学生为了整容借钱、为了名牌手机贷款的报道时有发生。

借钱消费,因外貌产生严重的自卑心理,家长要及时疏导,必要时请求专业机构支援。

美丽无罪,我们要保护孩子的爱美之心。

与其焦虑,不如把这件事当做和孩子深度对话的契机,共同成长。

写在最后

那些你觉得幼稚的举动,可能是孩子保护自己的铠甲。

那个折腾发型的孩子,也许在寻找”我是谁”的答案。

把对抗变成审美教育,比禁止有效无数倍。

与其严防死守,不如接受他的爱美,陪他一起探索这个世界的美好。

家庭教育辅导老师
家庭教育辅导老师
我们将24小时内回复。
取消
滚动至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