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父母该如何引导孩子的学习
如何引导孩子是每个父母都要思考的重大问题。本文主要探讨如何引导孩子的学习。
第一、父母要明确培养什么样的孩子,确定培养方向。
我作为两个孩子的父亲最希望自己的孩子成为健康、善良、有爱、品德高尚,三观正确,终生成长的孩子。这要求有点高,如果只能选择两个方面那就是健康、善良。如果只能选择一个方面那就是健康,包括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
我们培养出来的孩子首先是一个有健康体魄和丰富情感的人,而不是一个冰冷的机器。有情有爱,能哭会笑,独立思考,成人达己……
我比较认可孔孟的性善论,认为孩子生而善良。
如果把人比作一棵大树,那么孩子就是一粒种子。
善良是树根,仁爱是树干,品性是树枝,行为是树叶,成长是果实。
不同的孩子应该有不同的样子,有不同的培养方向。就像世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一样。
了解孩子的天赋,特长,再根据孩子自身的特点进行引导,毕竟松树和竹子的培养方式不同。
最终让孩子发挥自己的天赋能力,有一技之长,有安身立命之本。
第二、父母该如何引导孩子的学习。
孩子的成长主要来自于校学,家学和自学。最难影响的是校学,最容易把握的是家学。最终目的是让孩子学会自学,终生成长。
家学最重要的方面是引导孩子感受爱和表达爱。
爱是孩子学习的核心动力。感受父母亲人的爱能唤醒孩子善良的本性。
孩子学习表达爱的过程会演变成各种良好的品性,比如,善良、勇敢、奉献、自尊、有担当、知廉耻、明是非等。
所以要唤醒孩子的学习动力或者说内驱力,就要培养孩子感受爱和表达爱的能力。
那要怎么做呢?其实也不难,只要父母真心爱自己的孩子,愿意成为孩子的好榜样,那么孩子就会乐于模仿。模仿父母是生物的本能,现在的父母就是孩子未来的模样。家学像孩子成长的文化基因。
引导孩子最好的方法就是父母努力成为更优秀的人。
父母在外努力奋斗,认真工作;在家少玩手机多看书,陪伴孩子阅读,多抱抱孩子,多和孩子玩游戏,分享自己小时候的经历,分享自己的工作、想法,关于孩子的事情要和孩子商量,争取达成一致。
第三、父母要让孩子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
明确培养方向和提升学习动力之后,还要让孩子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让孩子能够轻松掌控自己的学习,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目标管理
先培养孩子的责任心,让孩子勇于担当。做为家庭的一分子,孩子自然有义务,有责任为家庭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根据不同的年龄和能力适当安排。可以从最简单的拿碗筷,收衣服开始,到扫地、拖地、洗碗、买菜、做饭……逐步增加难度,每一件家务都要父母认真教学指导,相当于给孩子上劳育课。
有了责任心之后,再根据孩子的学习阶段,自身特长,和孩子一起制定每年的大目标,小目标。大目标不要多,每年完成一个为宜,而且要具体可衡量。比如:2025年1月-12月,亲子共读12本名著,每月完成一本。
2.时间管理
做事拖延是孩子常见的问题,可能没有时间观念,也可能是心理压力过大,还可能是孩子根本就不愿意做这件事。时间管理能够很好的解决没有时间观念的问题。
首先,时间要可视化。
通过沙漏,时钟等工具教会孩子感受时间,会看时间。10分钟有多久,60分钟是多长。钟表怎么看,什么时间做什么事情。
其次,时间安排合理。
每周做什么事,可以列个周计划。每天做什么事,可以列个日计划。每日计划安排宽松一些,劳逸结合,同时预留出一个小时用于处理突发事件。
最后,执行计划和优化。
执行过程不合理或做不到的事情,要不断优化,形成适合孩子自己的作息表。最终的目标是让孩子养成珍惜时间的好习惯。明白时间的价值和意义。
3.精力管理
需要教孩子管理好自身的体能、情感、思维和意志。精力就像手机电池,电量不足时要及时充电,恢复精力。
每个人一天中精力最旺盛的时间不同。精力饱满时处理最困难的事件,相对疲惫就处理些简单的事情。
4.习惯管理
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能够提高学习效率。
课前预习,课中笔记,课后复习,阶段巩固,考后总结。
先复习后作业,先易后难,先会后不会。
教导别人,画思维导图,建立错题本,写日记、周记等都是行之有效的良好习惯。
5.健康管理
健康管理要注重劳逸结合,饮食均衡营养,早睡早起不熬夜。有良好的兴趣爱好或者喜欢的运动,有释放压力的方法,有良好的人际关系。
综上所述:
父母引导孩子学习需要做到:
一、明确孩子的特点和培养方向。
二、让孩子学会感受爱和表达爱。
三、让孩子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