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饿鼠效应”害惨我全家!女儿抑郁痊愈后,我终于醒悟:最愚蠢的教育,就是让抑郁孩子保持“饥饿感”

01
女儿今年16岁,读高一,成绩属于中上游,我知道每个人天资不同,所以也不指望她能当个学霸,有多么出类拔萃。
但我也对她一向要求严格,必须做到态度端正,努力自律。
因为在社会上打拼多年,我深深意识到:态度决定一切。
但最近这段时间,我发现女儿变得情绪低落,郁郁寡欢。
学习成绩也直线下降,期末考试班级倒数第五。
她从小性格内敛,是个闷葫芦,有事喜欢藏在心里。
我问她发生了什么事,她也说不出什么大事。
无非是关系最好的朋友转学了,她在学校感觉很孤独。
老师以为她上课讲话骂她了,但实际上是旁边的同学。
“饿鼠效应”害惨我全家!女儿抑郁痊愈后,我终于醒悟:最愚蠢的教育,就是让抑郁孩子保持“饥饿感”
“饿鼠效应”害惨我全家!女儿抑郁痊愈后,我终于醒悟:最愚蠢的教育,就是让抑郁孩子保持“饥饿感”
我听了,一股无名火蹭的就上来了,毫不客气的指责女儿:
这些都算个屁啊,就影响你学习了,动不动就哭,没出息。
别给自己退步找借口,我告诉你,这都不算事,你要是连这些小问题都克服不了,那以后到哪儿都是废物。
女儿被我骂了,没再说什么,只是沉默回应。
因为高中都要住校,可女儿很不适应学校的住宿环境,经常跟我哀求,想办走读。
我工作很忙,她每次给我打电话,都磨叽个没完没了。
我实在忍不住了,朝电话那头破口大骂:
怎么别人都能住校,就你不行?你是什么格外尊贵的公主吗?
别以为我不知道你是怎么想的,在学校不能玩手机,回家就能看手机了,你就是奔着手机!
我告诉你,就算条件不好,你也得适应,你现在是去上学的,不是去享受的!
在那之后,女儿不再提这个要求了,给我打电话的次数也少了很多。
我以为女儿被我骂了之后,想通了,知道安分努力了。
但没想到,一通老师的电话打碎了我的自我感觉良好。
“饿鼠效应”害惨我全家!女儿抑郁痊愈后,我终于醒悟:最愚蠢的教育,就是让抑郁孩子保持“饥饿感”
老师告诉我,女儿寝室同学反映,她经常晚上偷偷哭,还多次流露过活着没意思的想法。
她害怕出事,让我抓紧带女儿去医院检查。
结果让我意外,一向养尊处优的女儿,竟然确诊了抑郁!
我震惊又愤怒,觉得女儿是被我惯坏了:
一路好吃好喝的供着你,成绩考好考差也不逼你,反而给我作起妖来了!
这让我想起了前段时间看到的,一个教育专家的视频,讲的是“饿鼠效应”。
将一群刚断奶的幼鼠,分为两组:一组提供充足的食物,过着“衣食无忧”的日子;另一组提供60%的食物,每天要忍受一定的饥饿感。
科学家原以为食物充足的那一组幼鼠应该充满活力,生命更长;而另一组幼鼠应该会营养不良。
可实验的结果却出乎意料。
第1组老鼠行动迟缓,寿命也更短,没有活满1000天;
第2组老鼠皮毛顺滑,更健康,寿命也更长,活过了2000天。
后来,科学家又用鱼、兔子、猴子等动物进行了类似的实验,结果都如出一辙。
应用在教育孩子上,认为被溺爱的孩子,更容易出现问题。
相反,那些保持适当“饥饿感”的孩子,身心更健康。
我大致一看,感觉正是我需要的。
于是,我决定从教育上开始“饿饿”女儿,让她通过前后对比,知道自己实际上有多么“身在福中不知福”!
“饿鼠效应”害惨我全家!女儿抑郁痊愈后,我终于醒悟:最愚蠢的教育,就是让抑郁孩子保持“饥饿感”
我把女儿的苹果手机没收,换成了一个1000多元的普通手机,告诉她能打电话就行,现在很多孩子都用这种,“正好还能少看会手机”。
零花钱控制到最低,让她没有钱去买明星周边。
她收集的动漫像章,画册,我也通通收了起来,“你看看这些加起来也有一万多块钱了,这些跟学习无关的,很多家长根本不会给孩子买!我就是对你太溺爱了!”
女儿面对我的举动,只是沉默不语,看着她这幅样子,我也有点迟疑。
但还是逼着自己狠心——看你能跟我犟多久,我就不信治不了你!
就这样过了一个多月,直到一天深夜,大门被拍的砰砰响,我一开门,涌进来几个消防员,我才知道:女儿坐在窗台,被对面邻居发现报了警!
当时我吓得腿都软了,有心想责骂女儿为什么这么不懂事,这么胡闹,做这么危险的事情!
可看着神情冰冷的女儿,我一句话都说不出来。
“饿”了女儿这么久,她不仅没有好转,反而还走到了轻生的地步!我到底做错了什么??
“饿鼠效应”害惨我全家!女儿抑郁痊愈后,我终于醒悟:最愚蠢的教育,就是让抑郁孩子保持“饥饿感”
02
为了把女儿从抑郁厌世的绝境中拉出来,我找了一位专业心理咨询老师,把来龙去脉都讲给他听,包括我之前采用的“饿鼠效应”。
听了我的讲述,他告诉我:“其实饿鼠效应本身没有错,但我用错了对象!”
如果孩子是一直被溺爱,青春期表现得不知道感恩,恶劣对抗父母,那可以采用。
但抑郁的孩子,更多是攻击对内的,他们对自己有很多不满,又无力解决,如果家长这时用各种方式去“饿”他们,只会更加让自己感受到被抛弃,丧失活下去的勇气。
我这才如梦初醒,原来,那个晚上,亲手把女儿逼上窗台的,正是我自己!
我是一个很要强的人,从小到大都性格强势,要求自己坚强独立。
这些年,受益于这种性格,我也事业小有成就,做到了公司管理。
所以,我对女儿的要求很高,一定要她也做到努力、坚强。
但我却忽视了两点:
一是,每个人的天性不同,与生俱来,并非她是我的女儿,就会跟我一模一样。
另外,她毕竟是一个刚上高中的孩子,内心没那么强大。
我的逼迫和要求,就像锋利的刀,不断切割着女儿的自我认知和自尊心。
最终在我的不理解、不接纳中,陷入更深的消极和抑郁。
明白了问题的根本原因,我开始改变教育理念和方式,接纳孩子的特质,改变自己的态度,给孩子理解和支持,给足孩子爱和安全感。
“饿鼠效应”害惨我全家!女儿抑郁痊愈后,我终于醒悟:最愚蠢的教育,就是让抑郁孩子保持“饥饿感”
03
1、用发现的眼睛去观察孩子,读懂孩子的个性特质,不再让孩子陷入自我内耗
俗话说,人一过百,形形色色。
孩子也是一样,有的性格内敛沉静,有的坚强好斗,有的脆弱玻璃心。
性格本身无所谓好坏,如同一枚硬币的正反面,优点和不足相伴存在。
过去,我一直从自己的视角出发,去评判要求孩子。
我自己能做到坚强,冷静,就希望女儿也能做到这样。
我讨厌软弱,敏感,就严格教训女儿改掉,不如我的期望就厉声训斥。
这种来自妈妈的否定,会让孩子产生自我怀疑,觉得自己是不是真的那么差。
时间久了,内耗就会积累成焦虑,最终变得消极抑郁。
想要避免对孩子造成伤害,家长首先要做到的,就是调整教育理念,改变认知。
孩子身上那些你看不惯的性格特质,只能说叫特点,而不是什么十恶不赦的缺点。
真的领悟了这个真相,我们才能摘掉有色眼镜,用客观、冷静的视角去看待孩子。
才不会一张嘴就是压迫感十足的批评,指责。
孩子才能摆脱压抑、恐惧的氛围,减少内耗和自我攻击,给积极思维腾出地方。
“饿鼠效应”害惨我全家!女儿抑郁痊愈后,我终于醒悟:最愚蠢的教育,就是让抑郁孩子保持“饥饿感”
2、教育孩子,亲切态度第一,讲道理第二,孩子才能感受到父母的爱,并接受父母的引导
所谓爱之深,责之切,在生活中,大部分家长都很难跟孩子好好说话。
  • 对孩子的问题,缺乏耐心,总是粗暴打断,急着灌输自己的指教;
  • 孩子不听,辩解,就施加压力,逼迫孩子服从;
  • 批评埋怨的话,张口就来,很少考虑孩子的感受…..
因为我们清楚,自己有多么想让孩子好。
但我们不知道,这样的简单粗暴,会给孩子造成多大的伤害。
长期处在紧张焦虑的环境中,孩子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压抑中自毁。
对于女儿来说,就是最终陷入了抑郁。
“饿鼠效应”害惨我全家!女儿抑郁痊愈后,我终于醒悟:最愚蠢的教育,就是让抑郁孩子保持“饥饿感”
我一改过去的严厉态度,从表情,语气到说话内容,都尽量平和,柔软。
女儿不给我打电话,我就主动找老师联系她,晚上给她送爱吃的,让她在我车里吃完,休息一会儿。
她偶尔跟我说起考试或者同学,我也会耐心、安静聆听,不像过去那样听不了几句就打断,告诉她哪里不对,应该怎么做。
慢慢的,女儿被我的变化触动,她试探性的问我:“妈,你最近怎么啦?感觉不像你了。”
我告诉女儿,自己很后悔,过去对你的态度那么粗暴,伤害了你还觉得自己很对。
“其实妈妈真的很爱你,过去不懂应该怎么做,现在妈妈也在努力学习,改变自己呀!”
女儿听了,眼泪哗哗直流,看的出她很感动。
下车时,她没说话,用力的抱了我一下。
我明白,女儿其实也是爱我的。用对了方式,给孩子想要的爱,亲子关系修复起来也很快。
“饿鼠效应”害惨我全家!女儿抑郁痊愈后,我终于醒悟:最愚蠢的教育,就是让抑郁孩子保持“饥饿感”
3、看见并理解孩子的感受,是消除亲子隔阂的最好方法,才能给孩子足够的情感支持
很多家长深爱孩子,为了孩子,可以毫不犹豫的献出生命。
但在日常相处中,却不愿意真正倾听、理解孩子,总是从成年人的角度去评判对错,让亲子关系隔阂很深。
父母不理解孩子,孩子也不理解父母。
想要消除隔阂,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爱,家长首先要做的,就是愿意放下经验和身段,去理解孩子的感受。
比如,现在青春期孩子流行的买谷子,动漫周边,以及喜欢的中二明星。
家长们会下意识的觉得孩子不务正业,花钱大手大脚,浪费时间,耽误学习。
一管一骂,隔阂就来了。
我也是如此。
女儿跟我倾诉好友转学的痛苦,老师的误会,我不理解,训斥她小题大做,没把心思放在学习上。
女儿抱怨住宿环境,我也没有理解她一时的心理落差,而是教训她,骂她。
学校生活不如意,妈妈也不理解不支持,女儿怎么能不抑郁?
现在,我会让自己稳稳接住女儿的情绪,给她需要的理解和支持。
“饿鼠效应”害惨我全家!女儿抑郁痊愈后,我终于醒悟:最愚蠢的教育,就是让抑郁孩子保持“饥饿感”
她不舍好友转学,我就联系对方的妈妈,找一个周末,把两个孩子聚在一起。
女儿兴奋的像土拨鼠一样尖叫,嘴里一直不停的喊着:妈妈你太好了!
我们约定,暑假找个时间,一起组团旅行。这让女儿的生活又多了一个盼头。
她喜欢的动漫周边,因为住校没办法抢,我就订好闹钟帮她抢。
等女儿周末回家,看到书桌上的周边后,嗷的一声就冲过来抱我,快乐的像个幼儿园孩子。
当我愿意去理解女儿的感受,无法理解就用行动支持时,女儿也能从中感受到,来自妈妈深深的爱。
女儿的心情,一天比一天好,情绪状态也肉眼可见的积极起来。
两个月后,再去检查时,女儿的抑郁表现已经消失了。
她每天都笑吟吟的,认真上课,考试成绩也一次比一次好。
看着她周末回家,满足的摆弄一遍那些卡片,再专注学习的模样,我真的感慨万千。
这一路走来,我从坚信自己正确,到怀疑自己不懂教育,再到如今把女儿从抑郁的泥沼里拉出来,好像恍如隔世一样。
“饿鼠效应”害惨我全家!女儿抑郁痊愈后,我终于醒悟:最愚蠢的教育,就是让抑郁孩子保持“饥饿感”
天下没有不爱孩子的父母,但天下却有大把不懂得如何正确教育孩子的父母!
在遭遇青春期孩子的问题时,先别急着控诉孩子,而是主动“退一步”,审视自身的教育方式,只要我们愿意调整,孩子就一定会发生改变。
如果你孩子也出现厌学、躺平、不想学习、不想努力、自暴自弃,整天沉迷手机,一提学习就发脾气,不喜欢学校,不喜欢老师,不喜欢同学,三天两头就想请假……
都可以找我聊聊,我跟你一起分析一下孩子的问题,给你一些有效的建议,尽我所能帮助你跟孩子!

家庭教育辅导老师
家庭教育辅导老师
我们将24小时内回复。
取消
滚动至顶部